盛宴之后品香茗
———《电视诗歌散文》众家谈
《电视诗歌散文》从一开播就引来了众人的关注。有观众评价说:在看腻了众多的综艺晚会、平庸的电视剧之后,这个栏目就像一杯香茶,让人回味无穷。近日,中央电视台《精品赏析》栏目约请了在京的部分专家、学者和观众一道细细品酌这杯浓浓的香茶。 高鑫(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教授):“电视散文”这种形式以前我在很多地方台的栏目里也看到过很多,总的感觉是不够精致。这一次看中央电视台的“电视诗歌散文”很是高兴,经过包装之后的诗歌、散文以直观的形象进入到了电视屏幕,激发人的感情,让人身临其境。它实际上是把文学的语言电视化。它的成败关键看如何把一种形态转化成另外一种形态,这种转化就是电视的魅力。 郑国恩(北京电影学院教授):一篇文字,不同的人读起来可能有完全不同的理解,这要看文化素养。但是一个电视散文却是把直观的形象给了你,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它营造的氛围里。比如《梦中的哈纳斯》,拍出的是波光粼粼的水面,这种光的反射效果就把一个梦境制造出来了,还有白桦林组成的画面,所有的镜头都在调动你的听觉和视觉,让你来参与。 孔庆东(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):电视散文不是电视加散文的一加一等于二的关系,而是一加一出现一个新的“一”。从这点上说,电视文学绝不是在高科技手段下的看图说话,即朗诵什么就出现什么画面,而是把原来散文所提供的那个美学空间加以神话和拓展,把联想的东西变成巨响的东西。 金波(儿童文学作家):电视文学应该是以文学作为基础的,但又不是所有的文学作品都能拍成电视散文。我认为写景的、抒情的、写人的,容易出现画面的,容易给人联想的空间的才能拿出来做电视散文,所以电视散文应该注重选材。 吴思敬(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《大学诗坛》主编):电视文学这种形式的出现顺应了社会的进步。它对于文学自身也十分有意义。90年代以后,文学处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,纯文学处于一种边缘地带,纯文学的读者逐渐减少,再加上很多人的生活节奏的加快更是没有时间每天读散文作品,这是一种极大的损失。90年代后,电视媒体空前发达,运用电视形式包装散文实际上是给文学插上了电子翅膀,它可以带着一篇小小的佳作飞跃全国。从这点上讲它比任何一本畅销书都畅销。所以我觉得这是普及文化的一个极好的方式。 张家生(话剧表演艺术家):我觉得中央电视台做了一件好事,把几十年来著名诗人的作品做成电视散文,使这些美丽的文字更富有生命力。我应中央电视台之邀,录制了许多首诗,许多篇电视散文,我因为这个栏目倍受观众的关注,他们中的许多人经常会写信、打电话和我一起讨论文学,讨论文学的电视化,我觉得他就像一座桥梁,架在观众和创作者之间。当然,这个栏目刚刚开始,还有许多不完美的地方,比如说声画方面的磨合。尽管如此,它还是一个健康的婴儿,需要大家的呵护才能更健康地成长。 曹灿(话剧表演艺术家):我觉得电视散文这种形式是面向大众的,它为普及和提高大众文化知识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。现在的电视节目需求量大,所以精品、庸品鱼目混珠。有些歌情绪低糜,毫无生气;有些相声互相攻击,毫无幽默可言;更有劣制电视剧,就像隔夜茶让人喝了不放心。这时,我们的电视散文显得尤其重要,尤其有品位。 高利民(《电视诗歌散文》栏目编导):诗和散文对于我来说非常重要,做了这个节目之后知道了诗和散文不仅是对我,对许多观众都是支撑生命的一部分。因为诗和散文营造的意境可以激发你对亲情、对家园的热爱,往大里说也能激起一个人对自己祖国的深情。我记得我做电视之前就有一个心愿,替我那从没有出过门的辛劳的母亲写一本书,书名就叫《女儿替你远行》。我现在坐在了电视人的位置上,就不是替我个人的母亲远行了,我的责任应该是让所有的父老、所有的观众都能在电视散文里做心灵的远行。因为人生的许多角落许多人不曾体验,电视散文就可以带着观众去这些角落,体验没有体验过的人生滋味。一想到我们的节目可以带着观众上天入地,让他们的心灵插上翅膀我就无比激动。 刘向臣(新疆电视台导演):我们拍过一个反映新疆帕米尔高原的电视散文,为了拍到最好的画面,我们的摄制组走了7天7夜,到了海拔5000多米的地方。我们的行程不仅是辛苦,更有许多观众想象不到的见闻,像塔吉克这个民族就很有意思。这个民族生存了几千年却丝毫没有改变自己的传统。比如他们的处事方式:对自己可以小气,但是如果没有招待好客人那就是全村人的耻辱。他们的淳朴、善良非常令人感动。面对这样的人群,作为电视工作者有责任,有义务把他们介绍给观众,介绍给世界。 盛波计(湖南电视台编导):我是一个纪录片编导,我们拍纪录片长期形成的习惯是不干预生活、不引导生活,用最实际的方式说话。拍电视散文却不是,它可以以第一人称来通过生活片段、直接的议论、抒情和叙事来直观地表达作者的情感,对于我们来说也是间接地抒发自己的情感,所以我认为这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情。 郑国恩:单纯的文学表达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是有限的,而电视散文给大家的空间却是无限的,所以这就对我们用电视这种手段表情达意提出了要求。比如拍帕米尔高原,我就不能去讲有多少只羊,羊群在雪地上什么的,拍小桥流水,也不用再讲流水如何如何,应该去捕捉镜头外的和与镜头有关的空间。 观众A(中学生):看电视散文,我有一种特别安静的感觉,安静地进入优美的声音和画面组成的空间里,这和读散文的感觉太不一样了。现在我就是这个节目的忠实观众,不仅是我,我的同学也喜欢这个节目,而且看过之后比课本里的文章记得还牢。 观众C(干部):我觉得电视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,这种感觉仿佛是你在做一次旅行,旅行中有一个优美的声音为你做导游。